谨防自媒体平台虚假保险营销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每个人的谨防假保微信朋友圈里,或多或少都有微商、自媒代购等圈友,体平台虚朋友圈内也经常有各种广告,险营销而保险广告也不在少数。谨防假保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自媒快速发展,一些保险类自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体平台虚朋友圈等卖保险,险营销有的谨防假保根本不具备经营资质,有的自媒涉嫌违规营销,严重损害投保人利益。体平台虚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险营销快速发展,部分营销人员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虚假保险营销信息的谨防假保情况时有发生,中国银保监会雅安监管分局(以下简称:雅安银保监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风险意识,自媒谨防虚假宣传。体平台虚
删减部分信息忽悠消费者
周先生在某知名保险自媒体账号的关联平台,为自己及家人购买了四份保险,花费近万元。购买时,平台工作人员称“过往病史没有住院及手术就不用申报”,因此周先生没有在申报过往病史。但在本人被查出癌后,保险公司以隐瞒病史为由拒绝赔付。
有类似遭遇的投保人不在少数。记者调查发现,保险类自媒体目前乱象多多。
保险代理人“琳琳”在朋友圈兜售名为“抗癌卫士的”保险产品,声称“得了癌症还能继续买”。但记者在多家保险官网查询发现,该产品设有多达十九种患癌原因可导致保险公司拒赔,这些关键信息在“琳琳”的朋友圈内却只字未提。
类似的经历也在市民彭项身上发生过,她曾在某保险公众号上咨询,咨询人员在为她制定投保方案时称:“为避免和之前购买保险时未告知既往病史的情况冲突,此次投保也不必告知”,并诱导她如何在出险后利用制度漏洞索赔。
记者了解到,投保人如果未完全履行健康告知义务,保险公司通常都会拒赔,投保人将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误导信息种类多
保险的推销人员通过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发布的误导信息,主要采取饥饿营销类的宣传方式,宣传称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限时销售,如使用“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用语;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发布“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等字眼;故意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
雅安银保监分局要求各保险机构销售人员要增强合规意识,各保险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加强从业人员合规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禁止营销人员编造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
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充分了解保险产品信息,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通过正规渠道充分了解保障责任、保险金额、除外责任等重要产品信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产品购买。如有疑问可向相关机构咨询或向监管部门反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记者 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