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效能提升榜:谁现在领先?谁拥有未来?

2023年,寿险中国寿险业在持续的提升艰难转型中恰逢复杂多变的市场:上半年寿险因厘定利率较高而喜获热卖,但权益市场波折令寿险投资遭遇极寒。榜现“报行合一”(详见南方周末App“大账高企小账不绝,领先银保业务何以常年畸形?寿险”)新规更令银保渠道承压期充满变数。

但各寿险公司仍坚定持续转型,提升追求效能的榜现提升,更抱定养老保险和保险+的领先蓝海市场,并比拼更贴心的寿险客服升级。

谁在转型竞速中领先?提升谁更坚守“客户为中心”的策略?谁家对媒体和公众更透明更开放?哪家更重视合规?哪家更注重创新?基于客观公正和科学原则,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构建寿险效能提升榜评价指标体系并测评各寿险公司的榜现效能情况。

八大维度 十四项子指标

“寿险效能提升榜”定量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由六个一级指标和十四个二级指标构成。领先其中,寿险一级指标包括“经营能力、提升客户服务、榜现合规度”三个定量维度指标和“业务交叉渗透、大健康生态、产品创新”三个定性维度指标。二级指标则被细化为十四项子指标。定量定性指标分值权重合计为70%。

与此同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团队根据对上述寿险公司专项调研情况赋予媒体因子权重,并邀请外部专家评审团对参评寿险公司独立实名打分。二者分值权重均为15%。其中,媒体因子主要指被调研寿险公司对媒体调研的开放度及透明度。

(梁淑怡/图)

现对定量定性指标具体说明如下:

(1)经营能力。

如何判断一家寿险公司经营能力强弱?从商业模式看,寿险公司的经营逻辑是收取保费形成保险负债,用保险负债投资形成投资资产,投资资产产生投资收益。因此,评价一家寿险公司经营能力好坏,一是看获取保费能力;二是看投资资产管理能力。业内常用原保费收入衡量寿险公司负债能力,但九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约占寿险行业3/4,寿险效能榜旨在优中选优,因此将新指标保险服务收入纳入统计

何为保险服务收入?根据中国平安半年报中释义,保险服务收入指基于提供服务的保险期间内确认,并剔除了投资成分。保险服务收入反映从事保险业务获得的收入。按照2020年12月24日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财会〔2020〕20号)规定,上市保险公司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该规定也被称做“中国版IFRS17”。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调研中发现,除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外,其他7家寿险公司已适用新保险合同准则IFRS17。在新会计准则下,以保险服务收入取代保险业务收入,这也导致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确认大幅降低。投资储蓄类产品占比大、趸交保费占比高的寿险公司受影响更明显。

此外,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衡量保险公司价值、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总投资收益率度量投资绩效。这三个指标均为业内常用指标。综上,该维度4项二级指标权重合计20%。

(2)客户服务。

保险行业是典型的服务密集型行业。如何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提升保险行业服务质量是我国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从需求端看,保险客群年龄构成和需求已发生明显变化,年轻客户对保险服务的要求日趋提高。从供给端看,我国保险产品高度同质化,产品定价差距不大,责任范围也基本类似。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寿险业不能将保险当作“快消品”来卖。否则,可能导致大规模退保发生,而应回归保险“慢体验”“慢决策”的服务属性。风险保障是保险业核心功能,落实“以客户为中心”,一方面要让保险姓保,回归保障功能,另一方面要让保险成为“物有所值”的保险。换而言之,要让消费者买得起、买得值、买得方便、买得放心。基于此,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客户服务维度设置理赔金额、平均理赔时效和退保率三个二级指标衡量。该维度三项指标权重合计15%。

(3)合规度。

“十四五”期间,“规范”成为保险业发展关键词。目前已逐渐形成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2021年,监管重心在改革顶层设计,针对公司治理、偿付能力、险资运用领域,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II)和《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2022年,监管机构深化消费者权益监管,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这是银行业和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一个基础性和纲领性文件。2023年,监管转向银保、个险渠道规范,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和《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合规维度设置四个子指标,其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是重点监管指标;保险服务质量指数则参考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保信”)发布的2022年度保险服务质量指数;行政处罚次数数据来自于“牧羊犬”——中国金融业合规云平台系统收录的1-9月监管数据。该维度四个子指标合计权重为20%。

(4)业务交叉渗透。

该维度反映寿险公司在不同业务线之间的协同效应和交叉销售能力。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寿险机构增长逻辑已从“规模”转向“质量”。“保险+服务”发展策略已是行业共识。该维度指标权重为5%。

(5)大健康生态建设。

养老金融发展离不开大健康生态建设,因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密不可分。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依据各寿险公司年报或其他公开信息,评测寿险公司在大健康业务领域发展情况。该维度指标权重为5%。

(6)产品创新。

该维度主要体现寿险公司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该维度指标权重为5%。

中国人寿领跑

依据上述维度和指标体系,并综合各寿险公司2023年中报及公告和第三方评级机构数据,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分别对9家保险公司测评,得出定量定性指标总分。

综合媒体因子权重和外部专家评审权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构建了寿险效能榜单。

榜单结果显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友邦人寿位列前三。其中,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领先优势明显,也是榜单上唯二的总得分超过60分的寿险公司。

(梁淑怡/图)

(梁淑怡/图)

分指标体系观察,在定量定性指标得分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友邦人寿分列前三,且与其他六家寿险机构得分拉开差距。第三名的友邦人寿与第四名的太平人寿得分相差近十分。这表明第一梯队寿险公司领先优势较大。

在专家评审团的评分中,专家评委对平安人寿青眼有加。该公司是唯一获得9分的寿险公司。而在媒体因子中,友邦人寿和人保寿险及太保寿险因故未能在限定时间内回应而未得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得分。

分不同维度观察,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人保寿险位列前三。中国人寿在2023年中报并未适用新保险合同准则,而以保险业务收入代替保险服务收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高估。但中国人寿2023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其保险服务收入达到1364.39亿元,仅略低于平安人寿1689.45亿元。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测算后发现,调整后并不影响中国人寿在寿险效能榜排名。

中国人寿为何能够高居榜首?中国人寿在负债端优势明显。中国人寿三季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保费收入、新单保费、首年期交保费规模与增速均创近三年历史同期新高。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人民币446.39亿元,同比增长15.4%,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42.12%;2023年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14.0%。

从资产端看,投资收益率下降是行业共性问题。在利率中枢下移和权益市场波动等背景下,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普遍下降。中诚信国际数据显示,2022年,寿险行业投资收益率降至3.8%,较2021年下降0.6个百分点,明显低于行业近十年投资收益率平均水平5.3%。因此,该项指标整体得分较低,人保寿险因采用集团数据得分最高。

中国人寿在客户服务维度表现良好。从子指标看,中国人寿三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2023年中报数据显示,理赔平均时效为0.39天,同比提速17%;“理赔预付”超7,400万元;“理赔直付”超341万人次;“重疾一日赔”赔付金额超54亿元,同比均提升50%。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在监管合规维度不拖分。从子指标看,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4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04%,均远高于监管要求,在9家寿险公司中亦处于平均水平。在中国银报信发布的2022年度保险服务质量指数中,中国人寿获得94.61的高分,高于人身险行业平均水平85.28。

但据“牧羊犬”——中国金融业合规云平台数据,前三季度中国人寿获罚(含分支机构)47次,高于平均值29次。因中国人寿业务量大且分支机构较多,此指标并不说明该公司的合规度低于其它同行。

发力养老金融,培育新增长极

在各寿险高质量转型之际,作为第三养老支柱的核心构成,养老保险正成为战略型的险种。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养老金融潜力巨大。业务交叉渗透、大健康生态建设和产品创新三个维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寿险公司养老金融发展情况。但各寿险公司因处于探索期而披露标准不统一。因此,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各寿险公司年报基础上,参考公告和公开宣传等各种信息进行评测。

榜单结果显示,平安人寿虽在榜单总分中位列第二,但在三项定性指标评测中得分第一,中国人寿第二,友邦人寿、太平人寿和阳光人寿并列第三。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调研中还发现,九家寿险公司正积极参与养老金融建设。其中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定的首批参与商业养老金试点的养老保险公司,试点即将满一年。

其他寿险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养老金融业务。如,平安人寿依托中国平安集团资源,在“保险+服务”方向上持续发力。在“保险+健康”方面,平安人寿推出“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2023年前三季度平安人寿已服务超1,900万客户,同比增长超10%;在“保险+高品质康养社区”方面,平安人寿联合集团内其他专业公司构建了高品质康养品牌“臻颐年”。2023年10月,平安臻颐年正式发布康养3.0,推出旅居和CCaH(Continuing Care at Home)两大全新权益。

在“保险+居家养老”方面,平安人寿持续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超7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54个城市中超50%投保人已激活居家服务权益。

泰康人寿则与全国20家“泰康之家”形成协同,成为行业标杆。阳光人寿将以阳光人家(广州)康养社区作为起步,陆续在全国连锁布局CCRC养老社区。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医养结合是大势所趋,“保险+服务”正成为新蓝海。各寿险公司应该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持续创新,一方面丰富产品内涵,拓展保险产品保障范围;另一方面,延伸保险服务价值链条,提供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和长期照护等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