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涂料工业“跨越式”发展简史
【建材网】涂料工业属于近代工业,跨越式但涂料本身却有着悠久的中国历史,中国是涂料世界上使用天然树脂作为成膜物质的涂料——大漆较早的国家。早期的工业画家使用的矿物颜,是发展水的悬浮液或是用水或清蛋白来调配的,这就是简史较早的水性涂料。真正懂得使用溶剂,跨越式用溶剂来溶解固体的中国天然树脂,制得快干的涂料涂料是19世纪中叶才开始的。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业溶剂型涂料的发展使用历史远没有水性涂料那么久远。较简单的简史水性涂料是石灰乳液,大约在一百年前就曾有人计划向其中加入乳化亚麻仁油进行改良,跨越式这恐怕就是中国较早的乳胶漆。
中国涂料发展史
1949年,涂料新中国成立,经历多年战争的中国大地,百废待兴。虽然我国在公元前480年就掌握了髹漆技术,但直至1948年,我国仅有约50家油漆厂,年产量不足万吨,涂料产品只有几十种,而且都是低档品种,从事涂料生产职工仅有1055人,这是新中国发展涂料工业的基础。涂料产量在新中国成立后,每10年(包括年平均产量)以大约200%的速度增加。
60年代,因为受到1958年大跃进的影响,国民经济受到较大破坏,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受到很大的影响,住房困难成为突出问题。在降低造价,减少钢材水泥的用量的情况下,形成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简易楼、竹筋楼、筒子楼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住宅类型,居民的居住质量降低到了极限。
70年代,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全国经历十年桎梏的住宅建设几乎停滞的状况下。以北京为代表,住宅建设开始尝试用高层住宅技术的大批量建造生产方式。
70年代初,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甘肃相继开展了苯乙烯-丙烯酸酯乳胶漆、醋酸乙烯-丙烯酸酯乳胶漆及纯丙烯酸酯乳胶漆的研究,并于70年代中期投入小批量生产。当时的乳胶漆尚存在贮存性、耐水性、抗沾污性较差等问题,且施工性也正在探索之中。虽说少量用于建筑外墙涂装的推广应用已经开展,但未广泛地推展开来,当时占主流的仍然是油性建筑涂料。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首先研制成功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成功运用于北京饭店的装修。1979年,乙丙乳液厚涂料在北京研制成功。70年代后期,溶剂型氯化橡胶涂料在上海、广州等地指生产并应用。此时,建筑涂料被渐渐用于装修中,并开始在一线大城市市场。
80年代,居民住宅更加注重规模和环境的建设,更注重组群组合形态的多样化。人们在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装修的概念也开始蔓延,城镇室内装饰慢慢发展起来。此时,内墙刷涂料,外墙刮沙或镶墙砖,水泥铺地相当普遍,室内墙裙和地面的油漆装修被有经济条件的家庭追求。
80年代以聚乙烯醇(106涂料)及其改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107涂料)为主要成膜物质制成的水溶性建筑涂料风靡一时,并且现在仍旧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1984年,江苏省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研制出多彩涂料。1984年,浙江工学院郑佳宝发有了JB-240耐擦洗内墙涂料(又名水性树脂漆)。就在建筑涂料更快发展并慢慢运用于寻常百姓家时,功能性涂料也异军突起,防火涂料、防水涂料、防霉涂料、保湿涂料、标志涂料等慢慢发展起来,我国涂料工业开始得到全面发展。
90年代,“以人为核心”集合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以及物业管理的小康住宅小区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此类型住宅更是从起居厅、入门玄关、储存空间、成套厨卫等显示出公私分区、干湿分区、动静分区等功能性装修特点。这使城镇居民对建筑涂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并细分。
90年代初期,多彩内墙涂料风靡市场,所谓多彩涂料就是在水中加入各种彩色的油性涂料,即所谓“水包油”,后来技术发展,又出现“水包水”的多彩涂料。但是随着合成树脂涂料进入市场,多彩涂料也成为历史;90年代中期开始,以丙烯酸系高分子为成膜物质的内外墙乳胶漆渐渐开始成为建筑涂料市场的主流。
1990年,为解决建筑涂料抗裂问题,北京红狮涂料成功攻关弹性体建筑涂料并生产投放市场。多彩涂料在此时以其独特的装饰效果风靡一时。90年代初,我国涂料工业形成了年产10000吨的生产能力及消费市场。1995年,乳胶漆逐渐夺回内墙涂料市场,多彩涂料迅速降温。此外,仿瓷涂料、檀绒涂料、仿花岗石涂料也开始进入建筑市场。
中国全面进入了商品住宅时代。情景洋房在立面的处理方面采用了每层变化的多样性,利用简单的材料获得美的享受;在细节的处理上做到了精细化和定制化的目标,产品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