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悟空”游雅安 在古韵中品味历史与传奇
风景如画的悟空上里古镇
眼下,一款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跟游古韵动作角色扮演游戏《黑神话·悟空》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该游戏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雅安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为背景设定,中品融入现代游戏设计理念,味历打造了一个充满东方美学特色的史传英雄传奇。
游戏中还原了大量关于中国古建筑、悟空塑像和壁画的跟游古韵元素,画面精美,雅安令人神往。中品在线下,味历该游戏还掀起了一股访古热潮。史传
谈及访古,悟空四川雅安亦不可错过。跟游古韵在雅安,雅安有不可移动文物2432个2529处点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个29处点位。汉阙、石刻、古村、古道……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古迹,在雅安同样有迹可循。
樊敏阙
高颐阙
汉代艺术博大沉雄
《黑神话·悟空》中有在阙前打斗的场景。阙,最初所指城垣缺口。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在夯筑的土台上建造木质建筑,形成下层夯土上层木楼的“观”,“观”的出现让“阙”由虚的空间转向实体建筑,对称且高耸在城门的两“观”即为“阙”。
秦汉时期,阙成为彰显身份地位的标志,出现在城墙、宫殿、府宅、陵园建筑之前,《黑神话·悟空》中所展示的阙也恰为这个时期。
两汉时期,伴随着一个个汉朝郡县的设立,恢宏的城阙遍布大汉王朝每个角落,却鲜有能保存至今的。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的高颐阙,是迄今我国汉阙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仿木结构石质建筑,也是唯一集神兽、阙、碑、神道、墓为一体的汉阙。今天,人们在雨城区看到高颐阙,依旧会为它的古朴雄浑、端庄秀美而感叹。
高颐阙东西两阙相距13米,阙前有石兽一对,雕刻的蜀柱承托着枋子,平面浮雕人物故事,转角斗下各雕一角神。界石南北两面正中各雕刻一饕餮,其中一口衔鱼、一口衔蛇。
在双阙南面排列着一对雌雄神兽。被称作天禄、辟邪,二阙之间的高君颂碑记录着墓主人身世背景、官职、功绩以及高颐阙建造时间。在阙北面约160米处,有一座长16米、宽13米的土丘,这是高颐墓的封土。
1961年,高颐阙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雅安,汉代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高颐阙也非雅安唯一的汉阙。
樊敏,字升达(一称叔达),芦山樊家祠人,官至东汉巴郡太守。他从小聪颖好学,为人仗义,因为才德兼备,被国君招请入朝为官,为官期间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被人称为吏师,是为官者的典范,享年84岁,临终时百姓悲恸,老幼涕零。
芦山县东汉石刻馆内,这位被百姓爱戴的东汉巴郡太守樊敏墓前的碑、阙、镇墓石兽陈列于此。
樊敏阙是一处扶壁式双阙,阙高5.1米,阙身由九层方形巨石堆砌而成,为红砂石质,全阙由座、壁、斗拱、檐、顶5部分组成。全阙气势磅礴,造型雄浑,构图协调,雕刻严谨,技法简练。图中人物造型生动,形态各异,展现出汉代高超的石刻技巧。
1988年1月,国务院以“樊敏阙及石刻”的名称,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雅寻汉踪,严道城址、何君尊楗阁刻石、芦山平襄楼都是不可错过之处,它们与雅安市博物馆内一尊尊硕大的汉代石兽一起,共同述说着汉代的辉煌。
名山区茶园美景
甘溪坡茶马古道驿站遗址
茶马古道茶香四溢
处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雅安,与那片高原有着天然的联系,而茶叶这一藏族同胞生活中的必需品,又进一步拉近了二者的联系。
茶从何来?多为茶之故里蒙顶山。
探访茶的历史,皇茶园、甘露寺均有迹可循。甘露寺牌坊左右各有明代石碑一通,左碑为“重修甘露灵泉院碑记”,记载种茶人吴理真事迹。而名山区,还有一段与早期南方丝绸之路相重叠的茶马古道。
川藏茶马古道,起源于四川雅安,一条道路经荥经、汉源至康定,另一条道路经天全至康定,而后经昌都到拉萨,最远辐射邻国不丹、尼泊尔、印度。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盛产茶叶的雅安便将茶作为商品进行贸易,留下一条“汉代茶马古道”。到了唐宋时期,茶马古道愈加繁荣。
茶马古道上,铺路石被马帮踩踏得溜滑,一个个拐子窝也深深嵌进石头里。宋代以后,每年多达数十万引的茶叶,被源源不断运进涉藏地区。
天全县小河镇有一处甘溪坡茶马古道驿站遗址,如今依旧有2千米左右的古道展现在世人眼前。这里曾是唐朝“茶马互市”后,商客、背夫进出康藏的必经之路和重要驿站。据资料记载,此地“自古行商要道,背远夫役往来不绝”。
在汉源县清溪镇,有一条全长1500米的二十四道拐古道遗址。自秦汉开始,许多丝绸需要往南运输,就要经过清溪、九襄、富林至西昌,然后出云南、达缅甸,所以这条路也被称为“南丝路”。此外,当时荥经、雨城一带生产的边茶,也经此道至清溪,然后经宜东、飞越岭通往康定,这条路因此又被称为“茶路”。现在,人们在此地仍能看到,脚下的道路多由乱石和石板铺成。
茶马古道的繁华如今已随着历史散去,但当人们再次踏上这段道路时,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喧嚣。
明末清初,茶马互市逐渐走向衰败,许多商人纷纷私自贩运茶叶,不少茶号也自此而兴。
明朝中期,姜家从乐山洪雅迁居荥经后,以“华兴号”“公兴号”(后改为“裕兴号”,意为“裕国兴家”)招牌与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做茶马生意,并创立了享誉康藏的“仁真杜吉”品牌。公兴茶号也成了边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当年,姜家大院四合院中的天井,就是晒茶的晒坝,天井四周房屋依次是踏茶、沤堆、炕茶、拣茶、冲泡、编包(包装)的地方。藏茶成品的堆放则还有专门仓库。
时隔多年,人们来到荥经县严道街道清代公兴茶号旧址,依旧还能窥见当年茶号兴旺时的盛况。
汉代石兽
索道飞越古路村
悠悠古村见证变迁
雅安久远的历史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个个古朴的村落也静静矗立在此。这些村落在历史演变中留存下来,一边讲述着这片土地的过往,一边又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发展。
在雨城区北部,有一座依旧保留有古代驿站余韵的小镇——上里古镇。上里古镇的形成、兴旺与茶叶密不可分。古镇周围茶山众多,地理位置优越,由此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站在古镇的入口处望去,在群山相拥之间,古桥、古塔、古树相映成趣,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画卷铺展开来。
古镇初名“罗绳”,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也是唐蕃古道上重要的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这里还是当年红军长征的过境之地。古镇分布着各式古桥,还有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建筑,这些建筑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游人置身其中,犹如来到江南水乡。
同样因茶而兴的,还有雨城区望鱼古镇。
望鱼古镇依山而建,紧邻周公河,主要建筑坐落于一块突兀于山脚的巨石上。自古路过此地的人均在此歇息,站在大石上观赏河中游鱼,故名“望鱼石”。昔日,因茶马古道在此设有驿站而人烟渐集,至明末清初,始形成场镇,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望鱼古镇上,狭长的老街被木结构青瓦房和吊脚楼串联起来,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幽幽发光。淳朴的民风、古朴的街道似乎已被时间凝结为一体,喧嚣热闹在这里退去,让人有世外桃源之感。
雅安的魅力,并非仅仅因茶而生,这里还有许多来自民族文化的魅力。
位于石棉县蟹螺乡江坝村的蟹螺堡子保存了完整的尔苏藏族文化基因,整个堡子的民房为藏式碉房,单檐歇山式顶,穿斗式结构,小青瓦或青石板屋面,为二至四层建筑,均为木石结构,墙体用稍加修整的石片或石块砌成,墙体中含有与墙面宽度一样长的长条木板作墙筋。建筑平面多数为长方形,少数为曲尺形。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左右是尔苏藏族一年一度祭祖祈福、过年、庆丰收的日子,即环山鸡节。环山鸡节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尔苏藏族独有的、最具县域民族特色的节日。环山鸡节当天,人们祈求风调雨顺、族人安康,感恩着民族的兴旺。
如果说,前面几个村落让人看见了雅安的安逸与舒适,那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则让人看见了雅安人征服困难的勇气。
古路村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天梯上的彝寨”。当年为了躲避战乱,古路村村民的祖先们爬上大渡河峡谷一侧的陡峭悬崖,在海拔1400余米的悬崖峭壁上建立起家园。
起初,村民只能依靠藤梯和藤绳从悬崖上下到大渡河边,直到20世纪60年代修筑成昆铁路时,铁道兵用钢板焊起一道道钢梯,当地村民才结束了在树藤上“荡秋千”往来的历史。
2004年,古路村终于修通了连接外界的骡马道,只是上下一个来回,得走4个小时。2018年10月,古路索道投入营运,以前需要花3个小时艰难跋涉的崎岖山路,现在仅用3分钟就可轻松“飞越”。古路村村民由此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历史。
古路村如今早已实现通电、通水、通网,索道开通后,村里更是通了快递。与世隔绝了几百年的古路村依托高空索道、峡谷风光和淳朴的彝家风情,声名鹊起,游人如织。古路村也成为雅安人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一个缩影。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图片由雅安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