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坚守 用拐杖撑起山里娃的读书梦
身患残疾的余年用拐胡进明坚持站着给孩子们上课
今年48岁的胡进明,是坚守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双腿肌肉萎缩用不上力,杖撑站立四五分钟就会感觉疼痛酸麻。起山自2007年,书梦胡进明受聘成为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足富村语言过渡班教师后,余年用拐一干就是坚守12年。他远离家人坚守在海拔1700米的杖撑高山上,坚持杵着拐杖上课,起山用他的书梦热情点燃孩子们读书的激情,照亮前行的余年用拐路。
以身作则
辛勤耕耘树榜样
走进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足富村语言过渡班,坚守总是杖撑能听到孩子们响亮的读书声,也成了大山里特有的起山美妙声音。上课期间,书梦胡进明都会领着一群4至6岁的孩子朗读课文。身材瘦小的他一手撑着讲台,一手捧着书本,额头上时常会渗出汗珠。
足富村是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村落,也是少数民族聚居村。村里主要聚集着藏族、彝族同胞,他们日常交流用民族语言,学龄前的孩子大多数不会说汉语,需要在语言过渡班接受汉语学习,才能顺利进入小学。胡进明是当地一位藏族同胞,从小在彝区长大的他,能够熟练使用汉、藏、彝三种语言。2007年,经村民们集体商议后,希望胡进明来教当地孩子说汉语,胡进明接受聘用,成为足富村语言过渡班唯一的一名老师。
“既然担起了这份责任,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由于身体疾病,胡进明双腿肌肉萎缩用不上力,站立四五分钟,就会感觉到疼痛酸麻。一开始乡亲们劝说胡进明坐着讲课,他却称,作为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他的职责,站着可以带给孩子们热情洋溢的感觉,传递给孩子们积极上进的氛围,所以他坚持站着讲课,认为站着才有规矩。
他这一站就是12年。
“拐杖、粉笔、课本”,是胡进明上课必备的工具。踏上教师这个岗位,胡进明给自己定了规矩,一定要按照教师准则站着上课,给娃娃们树立好榜样,不能因为自己腿脚不方便就搞特殊。
讲台上,面朝同学们时,他一手拿着课本,另一手撑着讲台,让自己保持着挺拔的站姿;书写黑板时,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因为双手一直在用力,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一堂课下来,胡进明也是大汗淋漓。
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他磨坏了不少自制的木拐杖,手上也磨起了厚厚的老茧。
多年坚守
真情温暖学子心
“离开足富村,苦了那群娃娃。”胡进明谈起自己的过往,对曾经短暂离开语言过渡班感到懊恼。
2009年,足富村一、二组村民搬迁至石棉县先锋藏族乡,胡进明和家人也随之搬迁,村里语言过渡班便取消了,学龄前的孩子们只能到新民乡中心校上过渡语言班。从足富村到学校,只有一条陡峭的盘山公路,由于没有公交车,摩的是唯一能选择的出行工具,来回一次要花70元车费,孩子们的出行安全还得不到保障。
“回去教书,让足富村的娃娃就在村里上课。”离开过渡班讲台的日子,胡进明每天都感觉心里空荡荡的,担心村子里的孩子们没有地方读书。思量前后,不久,他回到足富村,在该村三组重启语言过渡班,让村里的孩子们不出远门就能进行过渡语言教育。
“胡老师把家都搬过来了,只有周末才能回去。”顺着家长所指的位于教室旁边的房间走去,那是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陈设简单。房间里仅有一张床、一个装衣服的箱子,一张书桌,书桌上摆放着孩子们的课本,还有藏、彝语言教学参考用书。
胡进明虽然只有小学学历,但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在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钻研藏、彝语对照汉语教学。“我一个人在这里住,腿脚不方便,空余时间恰好用来多看一些书,多储备一些知识,讲给娃娃们听。”胡进明说。
足富村不少村民每天都要到周边打工或进山挖虫草,早出晚归,孩子们也就成了留守儿童。胡进明不仅要教学,还要给孩子们做饭,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不少孩子和家长的眼中,胡进明既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孩子们的“胡爸爸”。
“我就是希望孩子们掌握好汉语,学会用汉语交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对胡进明来说,这就是支撑着他坚守在教师岗位的理由。让他欣慰的是,去年语言过渡班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孩子们有了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也让他的坚持变得更有意义。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李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