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变先锋马军:环境大数据可以赋能企业转型
“他曾在媒体工作。先锋1990年代就关注环境议题,马军出版过《中国水危机》一书。环境
他一直是大数建言者。几乎每天都发微博,企业微博粉丝超过了160万;是转型记者们最爱的采访对象。
他让企业害怕。绿色从重金属污染到绿色供应链管理,创变他死磕全球知名企业。先锋但他说,马军‘我们针对的环境从来不是企业,而是大数污染本身’。
他让企业行动。企业引领机构追踪着近两千万家企业的环境表现,监管记录总数超321万条。
他先于大多数人呼吁信息公开。开发的中国首个公益环境数据库,收录了31省区、337地级市的各类环境信息。
他带动了普通人分享数据。开发的‘蔚蓝地图’App数据品类达到一百多类,除了晒蓝天、拍污染,还能快速了解水质、土壤、垃圾、生态、光伏等内容。
他拿奖无数,却一直谦虚好学。
他就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蔚蓝地图创始人马军。”
2024年11月26日,南方周末2024绿色创变者大会上,从1990年代起就关注环境议题的前记者马军被评为“绿色创变先锋”。
从2000条环境信息收集起步,到每天追踪百万级别数据,马军创办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见证了中国的环境信息公开的历程。这些数据犹如传说中善辨曲直的异兽,让企业害怕,也迫使企业行动起来,拿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抗共同的敌人——污染。
如何负责任地使用环境信息公开数据?如何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南方周末专访了“绿色创变先锋”马军。
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
南方周末:2006年你成立IPE之时,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做得如何?
马军:当时很多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但环境信息公开刚刚起步,公开的监测和监管数据还很有限。以企业环境违规信息为例,2006年我们收集到的记录不到2000条,相较之下,现在我们每天收集的数据是百万级别的。
除了数据不全面之外,及时性、完整性也有限,比如纳入空气污染指数的评价因子,就缺少了PM2.5和臭氧,而且只公布日均值,市民无法像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