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丨一场“立”与“破”的改革 让大湾区“菜篮子”不断上新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日前发布。立这份重磅文件为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如何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明了新的线调新方向。粤港澳大湾区,研丨作为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场破区域之一,如何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改大湾断上今天的一线调研,我们从大湾区的革让“菜篮子”说起。
临近春节,区菜“菜篮子”采购迎来高峰。立广东佛山,线调新这个果蔬批发市场的研丨营业时间从每天14个小时拉长到16个小时,交易不断,场破来自全国各地的改大湾断上冷柜车、拖挂车来来往往。革让
佛山易运农产品交易中心区域经理 刘思伟:现在到这个时候,区菜我们市场从每天的立车流量1700多台次,现在增加到2000台次,80%以上是外地来的。
这辆冷柜车刚刚到达市场。记者发现,车上运来的上海青不太一样,样子比较迷你,据说口感更鲜甜。
蔬菜批发商 王振山:安徽运输过来,新品种,第一次进我们大湾区这边。
记者接着来到一家大型超市,发现了这个新的广告牌。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冬季,他们第一次面向大湾区市场引入“霜打菜”,也就是经霜雪“打过”的北方蔬菜。没想到的是,来自河南、山东等地的霜打菜,一下子就“圈”了一波“粉”。
在社区里的生鲜店,记者又有新发现。摆在门口的六样当日推荐菜里,超过半数都来自外地,包括云南菜心苗、云南玉米、广西芋头、湖北白萝卜。进店转一圈,内蒙古羊肉、陕西苹果、湖北莲藕、江苏白鲫鱼等等,一些新品类和畅销产品都特意被摆到了显眼的位置。
全国各地的蔬菜瓜果,也进入到香港九龙深水埗的这个门店里。每天8时,从文锦渡口岸通关的内地农产品,在这里准时开卖,每隔半个月,就新上一些品类。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大湾区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上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19年开始实施的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大湾区和全国各地合作共建,率先以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发展“订单农业”,根据市场的需求驱动源头的生产,让“菜篮子”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更有保证。
这项民生工程的牵头实施部门,是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当记者来到这里时,工作人员刚刚完成了新一批全国371个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的资格认定,其中,青海首次实现零的突破,2025年,来自青海的蔬菜将首度与大湾区的消费者见面。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蔬菜办公室副主任 陈玉旭:目前,生产基地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总数达到2700多个。可以说,每时每刻都有上千种新鲜的“菜篮子”产品,从全国各地的农田送往我们大湾区市民的餐桌上,特别是在春节前这个时间,量比平日都要大很多。
大湾区“菜篮子”里的“立”与“破”
大湾区的“菜篮子”为什么能做到不断上新?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这背后正在进行的是一场“立”与“破”的改革,“立”的是新的标准和规则,“破”的是市场分割。具体怎么回事?
下午3时,广州这个果菜批发市场迎来一波波外省车牌;与此同时在深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里,一批批新鲜瓜果蔬菜准备南下,这些车往往挂着粤港两地车牌。
然而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菜篮子”产品要在大湾区流动起来,并不容易。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会长 王富华:我们内地、香港、澳门对农产品各有规则,就好比说之前,粤港澳三地的车牌不同,交通规则也不一样,那车子的互通就比较困难,效率很低。
如何破解“三地三个标准”的难题?多个部门开启了密集的走访调研和政策协调,“缺标补标、有标贯标、低标提标”,这12个字,成为他们酝酿统一新标准的基础。经过16个月的时间,这样一本兼顾三地政策法规的蔬菜质量安全新标准出来了。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会长 王富华:这一个标准,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做的最厚的一本了。光是一个菠菜,标准中提出的检测项目就多达200多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同一个湾区,同一个标准”。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政策创新处处长 袁飚:我们正在协调推动农产品、食品等民生领域的“湾区标准”“湾区认证”的范围不断扩大,提升大湾区居民的获得感。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新的标准被“立”起来;另一方面,“破”的改革动作持续不断。
凌晨2点多,当记者来到珠海最大的供澳农食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时,这里已经忙碌起来。负责人告诉记者,和之前不同,从2024年开始,内地蔬菜去往澳门,符合条件的,享受“先出货再报关”的通关便利化举措,报关单缩减到1个月集中申报一次。
供澳农食产品加工配送中心负责人 文福祥:以前从这里到澳门,大概3个小时,已经挺快了。通关改革后,我们可以做到1个小时左右。
在拱北海关的会议室里,一份2025年的改革清单刚刚出炉。记者看到,多项改革举措和“菜篮子”产品的通关便利化、监管合作直接相关,改革任务已经细化到内地和港澳的具体部门。相互之间的市场联通在加速。
拱北海关动植检处处长 吴长坤:现在,我们正在进一步完善农食产品检测结果和监管互认机制,加快探索创新活猪供应港澳、港澳食品进入内地的监管模式,实现更多的“双向奔赴”“三地联动”,让我们的“菜篮子”更丰富、更优质、更开放。
全新的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动工在即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大湾区目前光是一年的蔬菜消费量就达到上千万吨。然而,大湾区现有的几个大型批发市场,由于年头久,无论是场地扩围还是设施更新,都难以跟上交易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一个全新的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正在广州加快打造当中。
当记者来到广东时,就听说大湾区面积最大、投资最大的“菜篮子”交易中心动工在即。记者探访这家建筑设计院时,建设方与设计师正在对方案进行最后优化。这个新的交易中心距离广州白云机场不到10公里,空港优势明显,并且在一些具体设计上有新的创意。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项目建筑师 何恩威:传统的市场是单层的,我们做了三层。首层我们设的是果蔬交易,二层是进口食品,三层我们是做了加工配送中心,而在顶上,为了低空经济的发展,我们做了无人机配送。
在设计图纸上,记者还注意到,这个交易中心每层都有空调机房,而且布局得非常密集。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建筑师 何恩威:我们设计了一个全温控的大湾区唯一的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它的温度常年保持在25℃上下,保证农产品的一个新鲜度。
按照目前的进度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将在2026年正式建成,届时,按照统一质量标准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将从这里进入大湾区,预计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蔬菜办公室副主任 陈玉旭:目标是到2026年,通过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数量保持在2500个左右,农产品日均溯源赋码流通量在1300吨左右,让更多全国、全球优质的农产品,加快进入大湾区的“菜篮子”,做大湾区经济的“大蛋糕”。
(总台央视记者 刘颖 刘柏煊 毛初明 李锐 佛山台)